创新驱动大发展 2017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


发布时间:2015-04-09 点击:1013

    广东力争到2017,全省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

    ●创新驱动广东大发展

    历经15年全省R&D经费投入猛增14倍多

    无科研,不创新。衡量创新程度,R&D经费投入是个重要指数。

    2000,广东R&D经费投入为107.12亿元;2014,这个数字变成了1627亿元——15,增加14倍多。

    广东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17,全省的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2.65%以上,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

    区域创新连续七年排全国第二

    纵观2000年至2014R&D经费投入情况,2007年是一个分界线。2007年前,广东在R&D经费投入上每年增加几十亿元。而2007年后,增投速度以百亿计。

    2008年起,得益于大手笔投入形成的良好科研基础,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08年起至2014,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二。2014,经济迈入新常态,广东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仍然向研发事业“砸”入1600亿元,其技术自给率达到71%,接近创新型国家水平。

    单纯看R&D经费投入数值,可能很难评估它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看它在全省GDP中的占比。从2007年到2014,广东省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1.3%提高至2.4%。按照通常的说法,R&D经费占比达2.5%,标志着区域创新能力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能力也可用数据说话。2014,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获得973首席科学家项目9,连续6年获得丰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较上年度增加13,创历史最好成绩。

    广东力争到2017,全省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5%以上,万人专利申请量达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初步建成创新型广东。

    去年R&D经费投入与江苏基本持平

    放眼全国,R&D经费投入上最慷慨的省份是江苏。2009,江苏省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04%,而广东在突破2%这一关口上,比江苏晚了3年。但是,数据表明,两省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14,江苏R&D经费投入为1630亿元,而广东为1627亿元,仅相差3亿元。

    事实上,创新并非广东、江苏两省之争。2012,全国R&D经费总量突破万亿大关。2013,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达到2.08%2014,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至2.09%。一场举国共襄的创新盛事,已轰轰烈烈展开。

    广东自是有备而“战”。2015,是广东全面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一年。从今年起,广东力争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50-100,新增发明专利约2300,推动重大科技专项累计实现新增产值约3000亿元……广东,正以创新驱动,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引领。

    广东基础研究领域将持续发力

    R&D经费主要流向三大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纵观2000年至2013年广东R&D经费流向,“试验发展”占绝对优势。这也说明,广东的创新活动,多由企业唱主角,这也是广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今年起,广东将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形成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科技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希望能有更多像华为、中兴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冒出来。

    基础研究是创新驱动的基石,广东在这一块的投入明显不够。2013,基础研究投入占整个R&D投入仅为2.3%。究其根本,是全省高校科研机构的综合实力不够强,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和综合性科研机构不够多,从事基础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也缺乏。

    2013,广东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原始创新实施方案》,决心补上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2014,省财政科技经费设立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投入3亿元,2013年之前增加2.5,用于加大原始创新投入。

    2015年到2017,省委、省政府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等开展“四重”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高校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与工程项目的能力。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上一篇:广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杠杆撬动两化融合

下一篇:珠海高新区将举办首届创业大赛 10万重奖征集大赛方案

返回上一级

登 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