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创新之潮激荡奔向未来


发布时间:2019-06-27 点击:911

3362ed995b3e99717c218620896130f5_050617005_001_01_b.jpg 

近年来,格力电器积极进军智能家居、智能装备、新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6月14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传达学习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珠海科技创新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强调,要突出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黄金窗口”与“时代考卷”摆在面前,如何下好科技创新这盘“先手棋”,关系着能否在长远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关系着珠海能否乘势而上、一鼓作气,迈向“潮起海天阔”的发展新格局。

  勤修科研内功、优化创新生态,对接港澳资源、打响城市品牌,珠海科技创新之潮激荡奔向未来。

  培育领军企业 支撑产业延伸升级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上,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环境智慧监测管理系统及一系列无人船产品“吸睛无数”。业内人士认为,这套“软硬结合”的系统将为传统的水环境监测治理带来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2010年,还在香港科技大学读博士的张云飞在珠海创办了云洲智能。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无人艇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走独立自主研发道路的行业“领航者”,拥有无人艇核心专利百余项,约占全球专利总数的四分之一。“对于这样一个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我们有着难得的‘直道超车’的机会。” 张云飞对此充满信心。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开启“加速度”。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0家,拥有各级新型研发机构28家,其中省级以上1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3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

  但与全省标杆城市相比,尤其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目标、新愿景来衡量,珠海的高企后备力量不雄厚,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延伸升级、做大做强。只有立足自身,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成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珠海产业“做不大”的问题。

  今年2月,2018年珠海市培育引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榜单正式发布,魅族科技、云洲智能、纳睿达等44家优秀企业榜上有名。这是珠海首次发布此类榜单,上榜企业在获得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土地等资源重点扶持的同时,也将为珠海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站在新起点上,珠海提出,要培育壮大创新领军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着力催生一批有颠覆式创新或技术密集型“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创新型企业成长梯队。

  不少专家认为,“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的建立是重要一步,今后更要从政策扶持、人才支持、市场环境、配套资源等方面不断完善,提供全方位、贴身式、保姆式的服务,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通过企业、政府、平台、资本等环节的深度联动,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珠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内生型’独角兽企业,同时吸引外部的优质资源不断进驻。”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说。

  攻坚核心技术 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珠海视察格力电器时指出,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珠海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格力电器积极进军智能家居、智能装备、新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

  没有在重点领域持之以恒的“深蹲助跑”,就无法实现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起飞跳跃”。珠海要从国家全局和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顶层设计,立足珠海实际,对“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作出战略性安排,进一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方向。

  今年4月,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实施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以此为基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人工智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犹如“聚宝盆”,有利于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经济再升级。如今在唐家湾凤凰山顶,由中山大学发起的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将以发展空间引力实验关键技术为导向,在引力理论与实验分析、地月系统物理实验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由中国主导引力波探测的“天籁之音”有望从珠海发出。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带来大批科研人员,形成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更重要的是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形成产业纵深效应。” 林江指出,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往往连带着掀起技术和产业的巨大变革。可以说,今天的珠海正在积蓄这种变革的力量。

  携手澳门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珠海要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更好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切实深化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携手澳门共同争取国家级、省级的重点实验室落户,拓展澳门高校和科研创新平台在珠发展空间,高标准建设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形成引领和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轴。

  优化创新环境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2014年10月,留德博士、原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岩与妻子郑宽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创办了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三维数字化重建、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与服务。短短几年间,该公司将三维数字化重建及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提升到微米级的精度,成为珠海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的又一经典案例。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能够让企业更加专注于技术领域的深耕。珠海一流的营商环境、精细的服务能力,尤其是政府对于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引导和鼓励,让我们对自主创新充满信心。” 崔岩说。

  从当年的重奖科技人才,到去年出台珠海“英才计划”,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海,始终将人才视为最宝贵的“第一资源”。

  一系列有力的数据充分证明,珠海招才引智的“临门一脚”,正在踢出实实在在的成效。2018年我市引进各类人才2.7万名、增长50%。5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新增博士后工作站6家、博士工作站24家。

  青山、绿水、蓝天带来的优质生态环境,成为珠海吸引全球人才、发展高端产业的“强磁场”;但与此同时,如何真正让科技创新的基因植入珠海的城市肌理,珠海还要在培育创新生态的“软环境”上多下功夫。

  纵观北上深杭等前沿产业聚集地,无不具有良好的创业基因、宽松的创业环境以及充裕的资本条件——从企业注册到产品研发,再到融资成长,一头“小兽”的“全生命周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创新机制,获得丰富的创新资源支持。

  珠海提出,要认真对标国际最优最好最先进,打造最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包括借鉴腾讯系、阿里系、小米创新生态圈的成功经验,在创业扶持、研发合作、资本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鼓励格力、伟创力、丽珠、魅族等龙头企业布局建设创新生态圈,不断催生裂变新的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天然伴随着巨大的金融供给和资本服务需求。珠海推进创新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就是积极开展粤港澳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包括营造适合科技与资本相结合的产业和市场环境,探索建立与港澳相衔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说。

  与此同时,我市将把科技体制创新纳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认真落实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12条”),从激发企业主体、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创造力和主动性、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上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激发制度创新红利、内生发展动力。

  对接港澳资源 打造跨境科创合作“试验田”

  近日,珠海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教育、前沿科技、优质医疗与医学研究、医药与健康产业、下一代互联网、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优秀文化传承、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珠澳优质教育和创新科技中心。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国际化的,必须发挥好作为国际城市的香港、澳门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广东的高新科技产业资源实现国际化配置,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题中之义。”林江指出,珠海作为粤澳深度合作新支点的地位愈发凸显,为澳门“由点及面”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与产业链的延伸,打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市场空间,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粤澳合作产业园的首个启动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见证着横琴不变的初心。在这座现代化园区内,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研发检测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园区注册企业已超过100家,其中有30多家来自澳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吕红介绍。

  近年来,围绕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所需,珠海以国际标准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加快推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发展;建立澳珠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推进高新科技、特色金融、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借助港珠澳大桥的‘穿针引线’,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将加速国内外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充分发挥珠海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携手港澳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港澳创新资源在珠海集聚、创新功能在珠海实现,提供了坚实助力。

  近年来,我市也加快建设香港离岸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支持企业与港澳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在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领域与港澳共建特色科创中心。

  当前,珠海正把横琴开发开放、珠澳深度合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具体,科技创新合作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未来,我市也将依托粤澳合作产业园开展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尽快规划筹建澳门产学研一体国际研究院,鼓励珠澳创新型标杆企业、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大学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打造跨境科技创新合作的“试验田”。



来源:珠海特区报

返回上一级

登 录 ×